Description of your image
开庭公告更多>>

裁判文书
司法网拍
法律法规
法在身边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人民法院报》2013年12月3日新闻版头条报道我院水北法庭庭长为民解忧大情怀
发布时间:2014/12/4 浏览次数:13827
    “这橘子看相不佳,但口感忒好!”11月27日傍晚时分,老陈走进江苏省金坛市人民法院水北人民法庭,放下一篮橘子,随手掰开一个塞进庭长袁照华的手里。袁照华一边向老陈了解他的经营状况,一边目送他上了车后,方才回过神来,梳理了一下思绪,10多年来发生的事情就像在昨天似的。
    不打不相识
    2000年,老陈从水北村委承包近20亩土地,经村委同意,将土地开挖成鱼塘从事水产养殖。在挖掘过程中,老陈和邻地的夏某发生了争执,推搡中致使夏某倒地受伤,花去医药费近3000元,老陈对此拒绝赔偿。经村委和派出所等基层组织多次协调,双方终因意见分歧太大未能达成共识。夏某愤而一纸诉状将老陈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项损失4000多元。
    案子到了袁照华手里。袁照华带着书记员先后走访了村委、派出所、双方邻居以及案发时的几个目击者。经过几天的摸底调查,袁照华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通知双方当事人到村委进行巡回审理。庭审中,袁照华采取换位思考法,将案件事实和过错责任反向释法析理,当事人双方悄然间变得心平气和,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握手言和。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一次庭审接受了教育,也许是印证了那句不打不相识的老话,老陈和夏某因为塘地相连,在袁照华有事没事地劝导下,两家之间也多了些往来。后来,夏某还被水北法庭聘为普法宣传员。而老陈在这片一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下养殖起了虾蟹,日子在平淡中增添了几分恬静幸福。
    帮人帮到底
    转眼到了2012年,老陈突然收到了一份起诉状。原来,老陈当年从村委承包的土地,原先是被汤某等8户人家为逃避税收而抛荒的。老陈接手后,一直未办理承包经营权变更手续,土地依然登记在汤某等人的名下。2012年,金坛市金东工业园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租用了上述土地。汤某等人得知后,要求金东工业园将租金支付给他们。为此,老陈和汤某等人发生了争议。今年5月,汤某等8户人家将老陈告到了水北法庭。
    袁照华考虑到该案涉及农民生存权益,极易引发群体性纠纷,若简单依法判决,固然可以节省很多司法资源,但矛盾却消除不了。他思来想去,最佳方案就是以双方可接受的结果和解结案,为此构思了一套应对方案。他先到村委会摸清各家底细,再邀请村里几个对这几家说得上话的人参与调解。经过一番努力,老陈和汤某等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每年租金由汤某等人与老陈按8∶2的比例分享。
    纠纷得到了解决,也维护了一方的稳定,按理来说,案结事了人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已经不错了。可袁照华却不这么想,他知道,在乡村,人们评价一个案件的司法效果,更看重的是公道与否。在别人看来,汤某等人有权利却无理,而老陈无权利却占着理。这么处理,老陈一家固然无话可讲,可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老陈一家是典型的吃了哑巴亏。这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在读高中,这负担可不轻啊。以后这家人的生活咋办?法官不能只会判案,袁照华躺在床上想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袁照华拿着鱼竿,骑着自行车去钓鱼。可不知怎的,骑着骑着就到了老陈家的门口。面对袁照华的造访,老陈一家人虽有几分惊讶,但依然热情地接待了他。看着老陈越是这么热情,作为一庭之长的袁照华心里就越是不安。他在想,还能为这些善良的百姓做些什么呢?
    闲谈中,袁照华了解到老陈向来对水产情有独钟,在养殖虾蟹的这几年里,即使是遇到丰产价低的那几年,他总是还能赚点儿,要不是接连遭遇父母患病花费大,否则,生活过得还是挺惬意的。眼下,断了生计……老陈言语中流露出想做生意的想法,苦于手头紧张。
    袁照华听到这儿,眼睛亮了起来,当即帮老陈联系了一个他在驻村时候认识的批发市场负责人和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解决了老陈做生意的店铺租赁和创业资金问题。面对突然而至的幸福,老陈激动得紧紧地握着袁照华的手,竟一时语塞。
学习榜样蔚然成风
时间过得很快,又恰逢年底清案大会战,袁照华早忘记了半年前发生的那茬儿事。11月27日下午5点,他正带着一帮法官在加班加点地赶写文书。这时,老陈提着满满的一篮蜜橘走进了水北法庭。
    原来,老陈凭借着养鱼得来的经验,做起生意来比一般的商户更有客源。就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他不但还清了6万元的贷款,而且还交了2年的店铺租金。闲暇之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袁照华的几次雪中送炭。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法庭每天都能见到几件!”水北法庭法官朱凤林说。
原来,袁照华每办一案,总是想办法力争达到教育一片、和谐一村、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办案之余也不忘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多年来,在袁照华的影响下,水北法庭的法官们一个个都形成了以袁照华为榜样的争着抢办“骨头案”、为民解忧的习惯,以超过90%的巡回审理率,方便群众诉讼,自觉提高办案质量,连续多年无一起发改案件。该庭还先后获得省市公正司法示范点等集体荣誉。
    “人民法庭的舞台虽小,但为民司法的情怀是可以很大的!”每每面对大家的赞誉,袁照华都这样说道。

 

[ 返回 ]